高中语文补习
来源:
|
作者:pmo57499b
|
发布时间: 2016-11-25
|
3462 次浏览
|
分享到:
所谓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”、“名师出高徒”,确实,没错,但是你不要侥幸的以为自己能遇到,与其花钱花精力去找寻这么小的概率,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做自己。书,有很多好书,它就是前辈们的灵魂,就是可以指点你前进的方向,所以何必去做一些摇摇欲坠的无用功呢?
首先,脑筋有问题的人,不懂行情的人才会参加高中的语文补习。我当然有资格讲这个话,毕竟鄙人高考语文在全省也是排名前几的,我就没补习过,而且我看书看得并不多。
我看书看得不多是因为,我不想自己的思维被别人的思维禁锢,或许也算借口,因为我比较贪玩,我看书看得确实不多,那是和那些一天泡图书馆、没事呆家里看书的乖娃娃比而已。但是我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、善于思考、善于分析、善于总结的人,或许因为这些好习惯就获取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所谓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”,孔子那么多徒弟,出类拔萃的一大堆,一是因为孔子厉害,二是因为那里的氛围好牛人多,相互促进,又有高人指点,那肯定就“名师出高徒”咯。。不过现在社会不一样了,名师不一定能出高徒,因为他本身就不一定是名师,媒体发达的社会,什么是名师,什么是专家,什么是教授,很多人都懂的,当然,很多人都会有侥幸的心理,一是光环效应的影响,二是内心的胆怯和强烈的企盼。有几个真正的文学大家会来做语文补习?不可能。唯独一种情况,他是一个年轻的,处于比较落魄中的,有潜力成为大家的文人墨客,有可能会来接受该接受的社会洗礼。
但是你不要以为你是幸运儿。我的语文就不错,有资格对高中语文受教,当然仅仅是资格而已,但是我不愿意,因为我没有时间,也没必要去做这件事。语文是从观察、发现、思考中去感悟和总结的,它是你生活中点点滴滴凝聚出来的结晶,如果非要刻意的去灌输某些知识的话,我怕效果欠佳。一个心理学家,并非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,那是因为他经受了社会人生的感伤。中央电视台的某个节目采访过国内几个文学大家,问:“像您们这类的文学大师,在后期怎么判别比较对方的文学水平呢?”答:“比的是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”,这就是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的道理了。当然,有些人他就不善于观察和思考,走再多的路也是没有用的。
书本,它也是生活总结的结晶,要不然,牛顿怎么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咯?所以,书还是要多看的。但是,并不是什么书都是人生的真谛和本质的反馈,毕竟这是一个以炒作为上位的年代。
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语文好过,中考满分100我考了96,高考满分150考了129,在全省也是排名前几,要不是运气差,基础知识的4个选择题全错,还有默写空了,那基本上接近满分,肯定就是状元了,或许吧,别人也是运气不好,不管怎样,反正我确实没觉得自己的语文好过。后来毕业以后,经常和同学聚会,他们总夸我语文好,才子什么的,然后我就经常飘飘然,然后我就开始思考,我语文是真的好还是假象?一想才发现,是真的好。
我写作的特点是不走套路,当然高考的时候确实走了套路,所以对于事物的诠释比较随性真实,对于考试的论文做到大气凛然和行云流水也是信手拈来的,现在文笔退步了,因为书看少了,但是思想没有退步,毕竟我在长大嘛。记得当初高考前夕经常填这种表那种表的,我就喜欢捣蛋,各种文言文论述,或者写诗讽刺,记得当时我们还锻炼写各种排比,写对联,写什么的,我都是可以不经思考信手拈来的,文笔之精粹,讽刺之见血,现在不行了,就是看书看少了。他们还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朱自清,心里美美哒!
踏入社会以后,机缘巧合,有幸我也结实了几个曾经的高考状元,我和他们有共同的特点,就是会写诗,会写词。我们探讨过,我们都阅读过所谓的古文书籍。我没有看四大名著,因为看的人太多哦,所以我就没看,但是我看了《东周列国志》和《隋唐演义》,我就是看了这个,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才大幅提升的,当时我是可以用文言文和别人谈白话的。也正中其怀嘛,高考考的春秋战国比较多,正好在这些的范畴内。
我们班有几个书看得多的,可惜他们是看起玩,当故事看,也没看完也没看懂,反正别人问的时候,他可以给别人说,我看了很多书,但是看来并没什么卵用,到头来,有个人还说‘读书都是个卵,读书都是骗人,以后我家娃儿才不读书’,我不知道他抱什么态度这样讲,之后我们就没相处了。
所谓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”、“名师出高徒”,确实,没错,但是你不要侥幸的以为自己能遇到,与其花钱花精力去找寻这么小的概率,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做自己。书,有很多好书,它就是前辈们的灵魂,就是可以指点你前进的方向,所以何必去做一些摇摇欲坠的无用功呢?
我高中看的书有:鲁迅的各种节选、《围城》、《东周列国志》、《隋唐演义》、《读者》、《杂文选刊》,然后其他的都不完整。